水东江街道:大棚育秧,为春耕注入新活力
2025-04-16 11:29:35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周紫红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3772

耒阳融媒4月16日讯(记者 刘喜)4月15日,记者踏入水东江街道新联村的高标准育秧基地,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排列整齐的智能化大棚。棚内,秧苗绿意盎然,生机勃勃;田间,农机往来穿梭,一幅充满科技感的“春耕画卷”正缓缓铺展。

近年来,新联村将大棚经济作为推动发展的“新引擎”,把大棚育秧当作探索创新的“试验田”,并以大棚与小田的有机结合打出“组合拳”,逐步蹚出一条产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发展新路径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。

“每一个细节我都悉心把关,各项工作我都亲力亲为,久而久之,我也算得上是个‘农田管家’了。”村党总支书记谢文军面带笑容,向记者娓娓道来。他通过积极参与主要粮油作物春季管理和春耕备耕专题培训活动,同时虚心向辖区内经验丰富的种粮大户请教学习,不断汲取先进经验,终于让新联村的“大棚经济”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。从大棚选址时的反复考量,到第一根钢架稳稳筑起;从精心挑选稻种,到小心翼翼地第一次播撒;从精准调控设备,到第一次启动喷灌育苗,历经一次次的调整与优化,才有了如今令人欣喜的“春耕成果”。如今,村里的大棚搭乘上“春耕”的时代列车,让蕴含丰收希望的金穗基因在数字化的土壤中破土而出,萌发出新的生机与希望。

走进新联村的智能化育秧大棚,记者注意到,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关键参数通过先进的互联网设备实现实时精准调控。一盘盘秧苗在恒温恒湿的理想环境中茁壮成长,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。谢文军介绍,今年新建的钢架大棚占地面积5亩,不仅配备了自动喷灌、智能温控等现代化设备,还实现了播种、覆土、浇水全流程的自动化操作。相较于传统育秧模式,如今的育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。此刻,恒温大棚里秧苗吐翠的数字化场景,与田间地头机器耕田的轰鸣声相互呼应,共同交织出一幅充满希望的春耕图景。

“春耕,是希望的起点,更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石。”从传统农耕迈向科技兴农,新联村以大棚育秧为有力支点,正逐步撬动着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杠杆。在新联村的大棚里,每一株破土而出的秧苗都仿佛在默默书写着同一个答案——乡村振兴的密码,就深深蕴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之中。

一审:赵娟
二审:杨明涛
三审:何孝国

责编:周紫红

来源:耒阳市融媒体中心

要闻
综合
专题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